【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傷寒論類方 卷一 小青龍湯(四)】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10 12:13
標題: 【傷寒論類方 卷一 小青龍湯(四)】

傷寒論類方 卷一 小青龍湯(四)

 

小青龍湯(四)

 

痰喘證宜此,俟氣平就枕,然後以消痰潤肺養陰開胃之方以次調之。

 

麻黃(去節) 芍藥 細辛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兩) 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湯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令赤色。

 

利屬下焦陰分,不可更發其陽。

 

蕘花,《明理論》作芫花;恐誤。

 

本草蕘花、芫花,花葉相近,而蕘花不常用,當時已不可得,故改用芫花,以其皆有去水之功也。

 

若渴者,去半夏。

 

如栝蔞根三兩。

 

本草栝蔞根主消渴,若噎者,「噎」古作「KT 」。

 

論云:寒氣相搏,則為腸鳴。

 

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KT 。

 

按《內經》無「噎」字,疑即呃逆之輕者。

 

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

 

《本草》:附子溫中。

 

若小便不利,少腹滿,去麻黃,加茯苓四兩。

 

小便不利而少腹滿,則水不在上而在下矣,故用茯苓。

 

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杏仁見前。

 

按:此方專治水氣。

 

蓋汗為水類,肺為水源,邪汗未盡,必停於肺胃之間,病屬有形,非一味發散所能除,此方無微不到,真神劑也。

 

傷寒表不解,發汗未透。

 

心下有水氣,即未出之汗。

 

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以上皆水停心下現症,其每症治法,皆在加減中。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凡水停心下者,喘而不渴。

 

服湯已,即小青龍湯也,渴者,此寒氣去欲解也,寒飲欲去。

 

小青龍湯主之。

 

此倒筆法,即指「服湯已」三字,非謂欲解之後,更服小青龍湯也。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1%9E%E6%96%B9/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