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溫濕溫】
風溫濕溫
風溫,尺寸俱浮,素傷於風,因而傷熱,風與熱搏,即為風溫。
其外證四肢不收,身熱自汗,頭疼喘息,發渴昏睡,或體重不仁。
慎勿發汗,汗之,則譫語煩躁,目無精彩,病在少陰、厥陰二經,葳蕤湯、人參敗毒散、葛根龍膽湯、小柴胡湯選用。
未醒者,柴胡桂枝湯。
發汗已,身灼熱,知母葛根湯;渴甚,栝蔞根湯。
脈浮身重,汗出,漢防己湯。
誤汗風溫,防己黃 湯。
濕溫,寸濡而弱,尺小而急,素傷於濕,因而中暑,濕與熱搏,即為濕溫。
其狀胸腹滿,目痛,壯熱妄言,自汗,兩脛逆冷攣急,惡寒。
若發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其身青而色變,醫殺人耳。
濕溫在太陰經,用白虎蒼朮東加桂枝。
濕勝,則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五苓散加茵陳。
臟腑虛,自利甚,理中湯、朮附湯。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5%82%B7%E5%AF%92%E5%85%AD%E6%9B%B8/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