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衡醫案-痰喘咳嗽兼氣虛便秘】
劉××之父,年過六旬。
1924年9月,病已月餘,六脈沉遲無力,舌苔白膩,喜熱飲,咳嗽哮喘而多痰。
腹脹且痛,不思食,大便秘結二十日不更衣,小便赤而長,夜難入寐,精神極弱。
查前所服方藥,均以清熱消食降氣為主,且以硝、黃峻劑通下之,仍不能便,其勢較危。
此係脾腎陽虛,中土失運,痰濕水飲阻逆於肺,清肅不降,致痰喘咳嗽,傳導失司,無力輸送。
加之陽虛則氣不化津,無以滋潤腸道,致成氣虛寒凝之便秘不通,此太陰、陽明經氣不相傳也。
宜扶陽溫化主之,擬真武湯加昧。
附片100克 茯苓30克 白朮20g 杭芍10克 乾薑30克 北細辛6克 五味子5克一劑見效,二劑後喘、咳約去十之六、七,三劑則照原方去杭芍,服後痰喘咳嗽若失,略進飲食。
第三日以四逆湯 加茯苓、上肉桂、砂仁、口耆。
附片100克乾薑50克 茯苓50克 砂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兌入) 北耆60克 上方服一劑後,是晚便意迫肛,解出乾結黑色糞便半痰盂許,腹中頓覺舒緩。
然因年老氣虛,解便時用力過盛,旋即昏暈不省人事。
急診之,氣短欲絕,脈沉遲無力,但見白苔已退,唇舌已轉紅潤,此乃氣虛下陷之故。
當即以煎好之湯藥喂服。
俄頃,人事已省,脈轉有神。
原方連服三劑,食增神健,咳喘不作,二便通達。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