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外經 第九章《善養篇》10】
雷公問于岐伯曰:「春三月謂之發陳,夏三月謂之蕃秀,秋三月謂之容平,冬三月謂之閉藏,天師詳載《四時調神大論》中。
岐伯曰:「明乎哉問也!調陰陽之氣在人不在時也。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療之?」
岐伯曰:「人以胃氣為本,四時失調,致生疾病,仍調其胃氣而已。
胃調脾自調矣;脾調而肝、心、肺、腎、無不順矣。」
雷公曰:「先時以養陰陽,又何可不講乎?」
岐伯曰:「陽根於陰,陰根於陽;養陽則取之陰,養陰則取之陽也。
以陽養陰,以陰養陽,貴養之於預也,何邪能干乎?
閉目塞兌,內觀心腎,養陽則漱津送入心也,養陰則漱津送入腎也,無它異法也。
雷公曰:「善。」
天老問曰:「陰陽不違背,而人無病。
岐伯曰:「《內經》一書,皆養陰養陽之法也。」
天老曰:「陰陽之變遷不常,養陰養陽之法,又烏可執哉?」
岐伯曰:「公言何善乎!奇恆之病,必用奇恆之法療之。
預調心腎,養陰陽於無病之時也。
然而病急不可緩,病緩不可急,亦視病如何耳!故不宜汗而不汗,所以養陽也;
宜汗而汗之,亦所以養陽也。
不宜下而不下,所以養陰也;
宜下而下之,亦所以養陰也。
豈養陽養陰,專尚補而不尚攻乎?
用攻於補之中,正善於攻也。
用補於攻之內,正善於補也。
攻補兼施,養陽而不損於陰,養陰而不損於陽,庶幾善於養陰陽者乎!」
天老曰:「善。」
陳士鐸《外經微言》曰:「《善養》一篇,俱非泛然之論,不可輕用攻補。」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