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池雜說 正文4】
顧色泉云:凡瘡毒屬陰者,必用熱藥,如天雄、附子之類,皆生用,庶可起死回生。
余問其證,曰:如對口陰發、伏疽,捫不知痛,疽不起泡,四圍如墨黑者,是老人虛弱之症,尤宜用之。
竊以為,瘡之陰陽一時難辨,瘍醫遇此,率用寒涼,殺人多矣。
熱藥回生,其功甚巨,稍涉遲疑,生死反掌。
丹溪之治吐衄,率用黃柏一味,或並用芩連生地門冬等味,名曰滋陰降火。
近有議其後者,曰:元氣虧損之人,有何火降?
乃虛證耳,復令脾胃冰寒,陽氣衰敗,何以自全?
此所以沉困累年而後己也。
余以為丹溪之見,未可全非,而議之者意良,是今遇前證,應以丹溪之法降其上升浮游之火,俟炎火退,然後逐其淤血,而以補助元陽,溫和血氣之藥收功,不亦可乎!家仆名貫者,之金陵路遘寒證,餌藥少瘥,故好酒即飲酒一二甌及水飯一盂,病乃大作,氣喘急,吐痰竟夕,不寐,連三日。
余曰:病且急矣。
奈何?
請醫與商榷,以瓜蒂散吐之,遂吐痰幾半桶,後吐一塊如豬腦血,食相裹,不二三日遂起。
婦女病患,率多心腹疼痛,痞滿諸疾,大都由於氣血凝聚致然。
庸醫妄投藥餌,補之則益患,稍削之則損元氣,治之當有法。
先大夫宦長沙張碧泉夫人病血蠱,腹痛,甚已死。
先大夫令用薑、蔥、麝香、真血竭熨其臍,經行而病愈。
一婦人患血痞,服藥多方未效,張小泉用通利行氣之藥為餅,貼其臍半日,頻氣泄而散。
可見病在下者,湯飲未易效,須以意揣量治之,使消散於下可也。
痘疹之發,根於骨髓臟腑,與諸瘡不同。
曾有人年十五歲而出者,問之,云:極痛不可忍,渾身如列鐵釘,殆不能展側。
沉虛明善幼科,一貴公止一子,將之官與別沉囑之曰:出痘切莫用藥,用藥則反傷生,上痘不必用藥,下痘用藥亦無功;中痘則須藥扶持,然未必得人,則不如不藥之為愈也。
既而貴公之任其子出痘,不藥而愈,竟如沈言。
家妹年七歲,下痢純血,時丁倭亂徒,避吳中,醫者已辭,救矣。
先憲副公語:不肖當可救否?
曰:痢疾起於氣滯,兒欲飲以萬病解毒丹下之,疏通其氣,庶幾可治。
乃磨服一錠,未可,因再磨服一錠,厥明大下,即進粥兩甌,其病遂愈。
以此知解毒丹之效,神妙莫比。
一名紫金錠子,具載方書。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 ... B%9C%E8%AA%AA/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