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少陰證偏枯】 [打印本頁]

作者: ljx0012無知    時間: 2012-8-2 06:42
標題: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少陰證偏枯】

 【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少陰證偏枯

 

少陰證偏枯(腦血管意外)。

 

陳××,女,65歲。

 

成都市某公司職工家屬。

 

【病史】平素身體尚好,未患過大病。

 

1963年10月間,正從事家務勞動,忽覺頭似重物壓頂,旋即昏仆,不省人事。

 

急邀某中醫來診,用溫針刺百會穴,約十五分鐘,蘇醒。

 

左側上下肢已偏癱,口歪斜,流清泫涎不止,成都××中醫院診為:「中風」。

 

××醫院確診為:「腦血管意外」。

 

其後,由中醫診治,病未發展。

 

每年秋冬開始臥床,直到次年春,天暖後可扶床緩慢移步。

 

1971年冬,病勢沉重,患者一再告之家人:今冬難以熬過,命備後事。

 

遂來求診。

 

【初診】入冬以來,畏寒踡臥,重被覆蓋,左側手足仍厥冷。

 

頭部發木,如盛盒內。

 

左側偏枯,骨瘦如柴。

 

臉面浮腫,面色蒼白。

 

舌質淡,苔白膩。

 

半身不遂多年,陽氣日衰,屬少陰寒化,陰寒內盛,陽虛水泛已極。

 

急須回陽救逆,化氣行水,以四逆湯並真武湯加減主之。

 

處方 制附片120克(久煎) 乾薑60克 炙甘草60克 白朮30克 茯苓30克 炮薑60克 上肉桂15克(沖服) 。

 

【二診】上方服一劑後,全身發癢,如蟲爬行。

 

連服四劑,身上開始感覺輕鬆,頭木之感漸消。

 

上方隨證加減:遇有外感風寒、關節疼痛,加麻黃、桂枝、細辛;陽氣漸回,則薑附酌減。

 

其後,又酌加人參、黃耆、當歸、菟絲子等,以增助陽益氣、活血養血之效。

 

如此堅持服藥半年,面色漸轉正常,浮腫消退,食欲倍增,四肢變溫,精神好轉。

 

1972年4月已能起床,依靠拐杖或他人攙扶,能緩緩移步;到同年7月,即可丟掉拐杖而行。

 

1979年11月23日追訪:患者已73歲,向來訪者興奮地介紹,從1972年底,在冬季繼續服些溫陽補腎藥,七年來再未臥床不起。

 

這幾年一直能料理家務。

 

【按語】中風之發生,總不外乎陰陽失調,氣血逆亂。

 

本例初診時,患者已成中風後遺證,偏枯達八年,病勢沉重,顯然不能按一般中風之常規論治。

 

觀其諸證,少陰寒化,陰盛陽衰已極。

 

故投大劑四逆,隨證加減,始終按少陰寒化證論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8%8C%83%E4%B8%AD%E6%9E%97%E5%85%AD%E7%B6%93%E8%BE%A8%E8%AD%89%E9%86%AB%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