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醫學正傳 卷四 腹痛 論542】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7-25 22:11
標題: 【醫學正傳 卷四 腹痛 論542】

醫學正傳 卷四 腹痛 論542

 

腹痛

 

 

《內經》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與澀通)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云云。

 

按 《內經》舉痛論言寒邪外客而為痛者,甚為詳悉,但未能盡述,學人自宜檢閱。

 

外有因虛、因實、因傷寒、因痰火、因食積、因死血者,種種不同,亦當表而出之,庶使學人易為參考焉。

 

東垣曰:腹中諸痛,皆由勞役過甚,飲食失節,中氣不足,寒邪乘虛而客入之,故卒然而作大痛,經云得炅則止。

 

《此事難知》集論曰: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湯、黃建中湯之類。

 

臍腹痛者,少陰也,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之類。

 

小腹痛,厥陰也,重則正陽散、回陽丹,輕則當歸四逆湯之類。

 

太陰連少陰痛甚者,當變為下利不止。

 

若夫雜病腹痛,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

 

夏月腹痛,肌熱惡熱,脈洪數,屬手太陰、足陽明,黃芩芍藥湯主之。

 

秋月腹痛,肌寒惡寒,脈沉疾,屬足太陰、足少陰,桂枝芍藥湯主之。

 

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

 

原病式曰:熱鬱於內,則腹滿堅結而痛,不可例言為寒也。

 

成無己曰:陰寒為邪者,則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 痛,太陰證也。

 

發汗不解,醫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者,屬太陽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而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又曰:邪氣聚於下焦,則津液不得宣通,血氣不得流行,或溺或血,流滯於下,而生脹滿硬痛也。

 

若從心下至小腹皆硬滿而痛者,是邪實也,須以大陷胸湯下之。

 

若但小腹硬滿而痛,小便利者,則是蓄血之證;小便不利者,則為溺澀之證也。

 

其有血虛瘦弱之人,津液枯涸,傳送失常,鬱火燥熱煎成結糞,滯於大小腸之間,阻氣不運而作痛者,宜以枳實導滯丸、備急大黃丸之類,先通其滯、止其痛,然後用四物等生血潤燥之劑以治其本。

 

外有卒然心腹大痛,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唇青厥逆,死在須臾,此內因食積,外感寒邪,是名干霍亂之候也,宜急以鹽湯灌之,而以鵝翎探吐取涎而愈。

 

若夫清痰留滯於胸腹之間,食積鬱結於腸胃之內,皆能令人腹痛。

 

清痰作痛者,控涎丹、小胃丹之類。

 

食積為患者,保和丸、枳術丸之類消之,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之類下之。

 

濁氣在上者涌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此治法之大要也,學人詳之。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86%AB%E5%AD%B8%E6%AD%A3%E5%82%B3/6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mobile.78951.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