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複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水符】
蘇軾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