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FONT>】</FONT></STRONG></P> <P><STRONG>曾擔任過臺大校長的傅斯年,於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內創建歷史語言研究所,戰後史語所搬遷來臺,1958年時考古館落成,設有考古陳列室。</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之後,歷史文物陳列館大樓於1986年啟用,一、二樓為展覽廳。</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爾後為因應新時代的知識文化使命,歷史文物陳列館在1997年封館整修,2002年6月再度重新開放。</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歷史文物陳列館的館藏品皆是該所研究人員歷年來的研究成果,除了極富歷史文化與考古價值,也具體說明史語所的研究方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展區本身的設計跳脫「老古董」的感覺,以現代極簡風格呈現,透過玻璃橋的設計,讓文物不再只是單純呈現,而是結合所屬的文化層,給人整體的知識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歷史文物陳列館以史語所的治學理念—「新學術」精神為主軸,帶出歷年的研究成果與素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樓是考古空間,以時間為主軸,展現自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殷商(安陽遺址)到周朝的上古文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二樓是歷史空間,以史料類型作為區隔,包括居延漢簡、珍藏圖書、內閣大庫檔案、中國西南民族(納西族、彝族)、豐碑拓片、臺灣史料(番社采風圖)等六大主題及特展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學術研究之餘,兼顧普及教育和文化提升的責任,是史語所的主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藉由歷史文物陳列館的成立,讓這些國家珍寶不只存放在學術殿堂中,更可以讓一般民眾也能有所接觸與認識,這也是歷史文物陳列館的重要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STRONG></P>
<P><STRONG></STRONG> </P><strong>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7632</strong>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