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多調音樂】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中華百科全書●音樂●多調音樂</FONT>】</FONT></STRONG></P> <P><STRONG>多調音樂是指同時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調子在樂曲結構中出現的音樂。</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多調亦稱複調,音樂使用複調或多調,叫複調性或多調性,英文叫做Bitonality或Polytonality。</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般人以為,多調性音樂是現代作曲家為尋求新嚐試和音樂效果而正式使用的,其實遠在巴哈時他已試作過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譬如在他為大鍵琴而作曲名二重奏(Duetti)裏,就有「卡農」中顯示了不同調性的變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以後的作曲家作品,曲例就更多了,譬如浦羅高菲夫作品十七第十三號Sareasmes,西元一九一二年寫作的鋼琴曲,左手彈B小調而右手則用F小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九二二年拉威爾為小提琴與大提琴寫的絃樂奏鳴曲,不但調性完全不同,連節奏也不一樣,小提琴奏八分之二B大調,而大提琴則奏八分之三降B大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各不相干的奏出,對聆賞的人真需要其備有兩具獨立的耳朵。</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更有甚者,米右(Milhaud)為小型樂隊的第三首交響曲,其中有的段落使用六種不同樂器,同時演奏六種不同調性的曲調。</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對使用多調作曲意見很多,贊成的一派認為很久以前音樂是單音的(Unison),後來演變到複音(Polyphony),由複音調式演變到後來大小調,所有音樂都維持一個調子,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將調性獨立起來,這種演進應屬自然趨勢。</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據較合理的結論認為:我們人類的耳朵聽覺,在同時集中聽取不同曲調是有限度的,豎的重疊聲音與橫的不同曲調進行,無法同時抓住清楚。</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時我們可以用眼睛閱讀總譜來協助聽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般贊成多調音樂的音樂家,多只注意到他們的作品水平線進行的意義,而忽視了垂直音樂音響的效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鄧昌國)</STRONG></P>
<P><STRONG></STRONG> </P>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48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