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籍富 發表於 2012-8-13 20:10:45

【行動清單篇之見一個"夢中人"】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行動清單篇之見一個"夢中人"</FONT><FONT color=blue>】</FONT></FONT></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練習英語會話的時候,有一次的題目是:如果你有機會邀請一位你崇拜的名人來家中做客,你會邀請誰?</STRONG></P>
<P><STRONG>為什麼?</STRONG></P>
<P><STRONG>有人說自己想邀請拿破倫;有人希望見到曹雪芹或者金庸,問他們自己最喜歡的筆下男女主角是誰;</STRONG></P>
<P><STRONG><BR>還有的人希望邀請到自己喜愛的歌星"小甜甜",順便還可以給晚宴助興……</STRONG></P>
<P><BR><STRONG>想見到誰--自己視為偶像的名人或者某個特定的普通人,和有的人把去巴黎作為人生目標之一一樣,是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計畫。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誰是你的夢中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王菲一首經典的老歌《夢中人》,調子極其美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也許你曾經的"夢中人"已成身邊佳偶,那真是值得恭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可是35歲前我們還是希望安排一次見自己偶像的"儀式",紀念青澀的少年時代,聊作記憶。</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明星出場時,一幫少年瘋狂地哭喊,影迷會從深圳追到北京就為了看偶像一眼。</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羅大佑辦演唱會的時候,三十、四十多的成年人還不是一樣群集台下跟著他合唱、流淚。</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種精神的極大滿足竟成生命的輝煌時刻。</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好像我一直把我們一幫同學與金庸先生的合影擺在家中最醒目位置一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有人說35歲以前應該再見初戀情人一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趁自己還姿色秀美時,如果開始長出了皺紋、白髮今生就不要去見他(她)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據說日本專門提供尋找"初戀情人"服務的公司業務十分紅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很多成年人已經結婚,生命中"大事已定矣",也並不想真正改變目前的生活軌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但是仍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找到自己的初戀情人,看看她現在如何。</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或許兩個人可以坐下來聊聊,不過這樣做之前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否則表白心意以後尷尬得不知該如何是好;或者只是遠遠地看她幾眼,以償心願而已。</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了結盤桓在你內心深處的種種耿耿與悲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還有的人說應該去拜會小時候的啟蒙老師,見到那位頭髮花白的老先生,說起小時候的事情,再功利的人在這一刻都重懷赤子之心。</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念中學的時候,我們很多人還通過少年雜誌交天南海北的筆友,通信好幾年,後來大多彌散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在整理舊皮箱的時候翻出了少年時的信件,可以再按著這個位址去找老筆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大多數搬遷了,通過一點點線索去重新找尋的過程簡直更有趣。</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你像對待一項儀式一樣鄭重地去進行這件事的時候,不但是圓一個舊時願望,簡直會給自己平凡生命製造一個傳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很多人喜歡"漂流瓶"的傳說。</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拿一個玻璃瓶,寫下字條放在裡面,然後封好,把瓶子扔進大海。</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幾十年後有的人又撿回了自己小時候放出去的漂流瓶,機緣巧合得讓人難以置信。</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最讓人期待的是: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寫在字條上,看看是否有海那邊的某個陌生人撿到並且寫信給自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因漂流瓶而成就一段傳奇姻緣的故事被拍成過電影。</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誰在黃金海岸,誰在烽煙彼岸"?就算沒有年貌相當的對岸人來聯絡你,放出一個漂流瓶就等於自己創造了一個等待夢中人的可能,期望多年以後或許有個結果。</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何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你和金庸之間隔得有多遙遠呢?如何能實現自己的會面計畫?理論上一切皆有可能。</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1967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葛籣(Stanley Milgram)提出了一個"六度分離"理論。</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簡單地說,該理論認為在人際交往的脈絡中,任意兩個陌生人都可以通過"親友的親友"建立聯繫,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五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個看似非常簡單,卻又很玄妙的理論引起了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電腦科學家們的關注。</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研究發現世界上許多其它的網路也有極相似的"六度分離"結構,例如經濟活動中的商業聯繫網路結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結構,甚至人類腦神經元結構,以及細胞內的分子交互作用網路結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實際的來說,這個理論不僅僅可以用於改進行動電話網路或者互聯網的交通狀況,科學家還能借此更好地瞭解諸如傳染病或社會謠言的傳播狀況。</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米爾葛籣當年採用的實驗方法是讓志願者傳遞包裹。</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隨機選擇了內布拉斯加州和堪薩斯州的350多人,讓他們把包裹送交波士頓的兩個"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當然,幾乎可以肯定包裹不會直接到達目標,米爾葛籣就讓志願者把包裹送給他們認為最有可能與目標建立聯繫的親友,再一步步轉遞。</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開始在互聯網上進行了這個實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建立了一個實驗網站,終點是分佈在不同國家的18個人(包括紐約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亞的一名員警以及巴黎的一位圖書管理員等等),志願者通過這個網站把電子郵件發給最可能實現任務的親友。</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從2001年秋天開始的一年多時間裡,來自166個國家和地區的6萬多名志願者在網站上註冊、參與這項實驗。</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結果一共有384個志願者的郵件抵達了目的地,電子郵件大約只花了五到七步就傳遞到了目標。</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這個活動現在還在繼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美國的一個脫口秀節目有一次請了三個大學生來參加,主題是證明好萊塢的任何其他明星與演技派男星凱文•貝肯之間都能通過五個人聯繫起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他們甚至成功的把已經去世了的卓別林與凱文•貝肯之間通過三個人建立了聯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節目引起了巨大反響。</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世界真的很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六度分離"電子郵件實驗的那個網站名字就叫"smallworld.columbia.edu",主題詞的意思是"小世界"。</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如果你的"夢中人"是位公眾人物,那麼大可以找到他(她)出現的場合,見上一面可能實現。</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歌星會開演唱會,電影明星--影迷會的追隨者們知道怎麼找到偶像,金庸會在華山論劍,諾貝爾獎得主也會訪問北大清華,跟著自己喜愛的球星去輪回參加一趟"世界盃"之旅不失為一個浪漫的計畫……<BR>見面以後索要簽名、合影、送上禮物給偶像都是老套的見面儀式程式。</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少女花費兩個月的時間一顆顆疊滿一瓶"幸運星"送給偶像--不是打擊你,禮物的命運多半是隨手就被扔掉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無論是見到偶像還是舊時情人,見過了就該丟開了。</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記憶在心中刻版、流連、昇華到一個較高的地方去,漸成自身的傳奇。</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若是見了又要見,早晚變得無味得很,變質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夢想計畫。</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35歲以前,去見一個你想見的人。</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趁自己青春正年少,眼神清澈而還不市儈。</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P><STRONG>選自軟件《中華五千年詩詞文庫軟件V9.50》中《勵志庫》之《35前要做的33件事》<BR>&nbsp;</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動清單篇之見一個"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