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清單篇之至少進一次外企】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行動清單篇之至少進一次外企</FONT>】</FONT></STRONG></P><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房子、車子,家庭月花銷8000元以上,一年至少度一次假(海外),忙碌但是與人交往的時候連鼻孔裡都在說著我是優秀人種,這是什麼?是外企白領的典型生活呀。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還不夠讓人羡慕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想做白領,將來還想做高級經理人的話,最好在年輕的時候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的經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果不是"海龜",那麼至少要進一次外企。</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就像錢不是一個全面的衡量標準,但是賺錢多寡肯定是這個時代成功的一種重要標誌;能否進入一家赫赫有名的500強公司、或者美國商會、義大利貿易發展局之類的機構,現在就是衡量"精英"的標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且一旦進入這個圈子,就好像成了一個"標準件"人才,日後的職業生涯穩步上升簡直就可以規劃出來;不會失業了找不到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份優差<BR>也許在中年以後你會自己創業或者參加集體創業,可是創業是需要資金、經驗和資源的冒險行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年輕的時候外企工作無疑是一份優差。</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旦進入一家不錯的外企,就好像進了"保險箱"。</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不會暴富,但是薪水、福利足可以讓你過一種穩定的舒適生活,兩三年就可以讓你貸款買房買車;時時還有"出境遊"聊作生活調劑,在外企工作的朋友時常有去美國、歐洲出差的機會;什麼帶薪休假、一年十四個月的工資、甚至每週的健身費什麼都跟著有了,跟朋友吃飯你可以瀟灑的買單然後拿去報銷。</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所謂的工作壓力嘛,哪裡沒有呢?一般的外企工作不過是做"螺絲釘",按部就班不出什麼差錯也就可以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外企工作的福利簡直會讓我們的父輩們覺得不可思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從美國公司那裡,我們才知道原來派員工去海外工作的時候,公司按該員工的家庭人口數給補助,如果有三個孩子的話,那麼三個孩子的教育費用都由公司給準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些美國公司駐華的高級員工每個月的房租補貼就高得驚人,足夠他們在北京租別墅和最高級的公寓,餘下的錢還可以過"高尚生活";一個德國人被派到北京工作,常年租住五星級賓館,費用都是公司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即使是面臨最嚴峻的裁員問題,據說某通信公司是提供十萬元人民幣外加夏威夷的度假機會讓員工報名"自願下崗",而且相信公司希望其留下的優秀員工們不會來報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般外企在員工離職的時候,可能是該員工自願辭職的,也會做一份評估,關於將來如果該員工回來,企業是否還接受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北京的一次HR(人力資源)經理聚會上,兩位HR經理講了兩個故事:安捷倫公司的HR經理說因為經濟不景氣,自己執行了企業創辦60多年(加上未從惠普分離出來的歷史)來的第一次裁員。</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我們的員工都是優秀的人才。</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被裁的員工多是因為部門整個要切掉,而不是因為個人能力有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我也是這樣和被裁員的員工溝通的,同時公司也提供良好的經濟補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有個員工馬上要離開,他在最後一天也一直工作到晚上九點,弄妥手裡的所有事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最後還拿著相機,一定要來跟我合影留念,表示以後有可能還會再回來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我也非常感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而另一位某國企的人事經理說老闆讓他三天內實施1000多人的裁員計畫,很長時間他都躲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不敢出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很多被裁掉的員工覺得簡直沒有活路了,甚至上他家裡去鬧事,揚言要報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朋友聚會,遞上一張500強公司的名片真是讓人臉上有光的事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為背後代表著一種忙碌有序、富足主流的生活。</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要的就是人性化<BR>外企薪水高是一方面,許多細微之處的氛圍也是吸引人的原因。</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一位在美國公司思科工作了五年的朋友感歎:"剛進公司的時候,非常enjoy(享受)公司的辦公方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種興奮感至今也沒有消退。</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例如費用報銷,北京的員工出差去上海,在上海就可以在網上完成報銷的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網上完成報銷內容的填寫後,系統會給每一單報銷一個跟蹤號碼,員工只需要在特製的信封上寫上這個號碼,裝上原始發票、單據等寄回北京的財務部門就可以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此時系統也會自動通知該員工的上司,如果老闆三天"不反應",就表示默許,系統就會自動給該員工的帳號上打錢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財務部門甚至不會檢查每一個信封裡的發票,只有很少比例的抽查。</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然系統有一些對"高危人群"的風險控制措施,如吃飯的金額只能在幾百塊錢以內,超過了,系統上就不能通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每個月還會有全公司的"排隊",每個人都會知道自己的手機話費或其他費用在所有人裡排第多少位,他的上司和相關的人也會知道。</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所以人人都會自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很多外企進入中國之後,工作空間更見"柔性":添了叫Pantry(小廚房、休息室)的地方,公司免費供應咖啡、紅茶甚至餅乾、點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當思科的公關經理走過茶水房,微笑著叫工友替她準備兩杯好咖啡時,"一會兒老公和女兒來接我下班,不然我又工作到12點",心情應該還是不錯的。</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最近見報率頗高的施瓦辛格的太太,一位元前電視工作者,據說一次被安排採訪卡斯楚,這無疑是一個新聞從業者出名的好機會。</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她卻因為必須參加小女兒開學的紀念性時刻而要求改期,而且被通情達理地接受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尊重個性的工作氛圍的確很吸引人。</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大公司在電腦和網路方面投入很多錢,員工們可以享受一種自由自在而且頗有創意的工作方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進西門子工作,每個人一開始就配備筆記型電腦。</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IBM的實驗室裡,大家坐在充氣塑膠球體上、筆記型電腦擱在膝蓋上辦公。</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據說這樣可以激發創造力,因為坐不穩;而且便於移動,幾個人可以隨時"組合"到一起討論問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惠普公司宣導的在銷售人員中實行移動辦公,現在在越來越多的公司裡推行。</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銷售人員經常在外跑,每個人都配有筆記型電腦。</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辦公室裡不給他們固定辦公位置,到公司後,拿著自己的電腦和一個裝電話等零碎物品的小箱子,可以隨意找個合適的地方坐下。</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電話分機會自動切換他現在的位置上,就可以辦公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如果他離開辦公室,這個位置就空出來給別人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惠普公司因此可以節約1/3的房租費用。</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思科員工去到全球任何一個思科的辦公室,不用給行政人員打電話要求安排,馬上就能開始工作。</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首先用自己的胸卡可以打開任何辦公室的大門,隨身攜帶的筆記型電腦只要連上任何一條空閒的cable(電纜)就可以工作,只要連入了公司內部網路,所有的聯繫方式和其他辦公資料都可以容易地找到。</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韓國的辦公室無線連接已經成為現實,可能很快成為全球思科辦公室配置的新標準。</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個人電腦裡也集成了軟體形式的"IP電話",個人分機等於隨身帶,只要使用上習慣,實體電話都不需要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固定座位的分機電話及語音留言、傳真等都可以轉移到家庭電話、手機、個人郵件、或者筆記型電腦上安裝的IP軟電話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諾基亞的員工更是在外通過一部只能手機就能連接公司的網路,查找資料、收發郵件等。</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將來鋪路<BR>其實都是匯率惹的禍,否則不會但凡沾洋字的企業就提供高薪,行業和內外資企業的薪水差別那麼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助理級別的1000美元月工資,在美國當然過得緊巴巴;拿到北京來,8000多元人民幣,就是高薪了。</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至於生活,北京似乎已經比肩歐美。</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雖然一美元和一元人民幣有八點幾比一的匯率,換算起來薪水似乎相距甚遠。</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但實際上,購買力相當,一美元不過能買一個漢堡,一元人民幣能買一個肉餅。</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所謂的"國際自由族"讓人羡慕。</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那些在全球範圍內,自由地選擇工作方式、自由地選擇居住方式、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的人被冠以這個稱號。</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現代工作越來越要求頻繁的移動性和廣泛的適應性,不少人時時要在各大城市之間往返。</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外企的工作經歷會為你將來的跳槽增加重要砝碼,更重要的是能培養一種對國際化的商業環境的適應能力。</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在各種商業模式和市場預期的探討中,許多國人都認為歐美的今天就是中國企業和市場發展的明天。</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因此從IT業開始,特別是市道極盡繁榮的2000年前後,所有人都在積極學習美國經驗,看看哪些是在中國還沒有人做的、還有機會的模式。</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現在的金融業也在進行這樣的與國際化接軌的學習,所謂"理念"的培養。</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連想做做小本兒服務生意的年輕人,思路受困時,也覺得不如到歐美逛一圈看有什麼新點子。</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英語很重要,許多統計顯示英語水準好的人群普遍比英語不好的人薪水高。</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甚至政府也在要求公務員人人會說英語,在大學裡當老師外語水準也成為職稱晉升的重要指標。</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現在的大學生有一半的時間用來學習英語,另一半的時間用來學習其他的所有課程;小白領們也花費了大量的業餘時間參加各種英語培訓班。</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這種現象也許不太正常。</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不過"參加進國際化的進程"的確是馬上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徑。</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為了證明自己,或者使職業生涯順利的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35歲以前至少進一次外企吧。</STRONG></P>
<P><STRONG></STRONG> </P>
<P><STRONG>選自軟件《中華五千年詩詞文庫軟件V9.50》中《勵志庫》之《35前要做的33件事》<BR></STRONG></P>
頁:
[1]